公告通知

公告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公告通知 》 正文

江南大学2015年体育工作要点

作者:     日期:2015年04月01日     点击数:    来源:

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着力之年,是创新学校体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体育精神常态化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夯实奋斗之年。紧紧围绕学校党政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2015年我校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总体思路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的系列讲话为指导,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任务,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以“健康第一”为理念,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提高全校师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推动公体教学、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高水平运动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体育工作发展趋势,改革创新、紧抓机遇、拓展载体,进一步推动体育精神常态化建设,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学校发展、师生幸福、校园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要点

(一)强化学校体育精神培育工作,形成常态化建设局面。

1.贯彻实施学校关于体育精神培育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要求与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体育精神培育工作作为一项培育学生健康体魄、健强意志、健全人格的长期工程,常抓不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一般项目与重点项目、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等几方面的关系,狠抓重点、以点带面。

2.发挥好体育运动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全校上下齐心努力,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体育精神培育工作,实现体育精神培育工作的常态化。

(二)强化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加快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步伐。

3.以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和本科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强化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强化育人教学观念,加强教学规范,强化教学督导,不断探索教考分离新模式,注重教改立项和教学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立体监控体系。

4.以提升学生体质为宗旨,加快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步伐。创新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实践模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开放预约平台,尝试开设高年级、研究生体育公选课,探索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5.加快智能体育建设步伐,优化体育场馆建设。引进电子化测试设备和配套软件系统,建立学生体质监测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健康状况,不断锻炼提高。

(三)积极推进群众体育工作改革发展,完善群众体育积分办法。

6.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多样化群体活动体系。以活动为载体,以精神塑造为目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体育热情和锻炼意识。创新实践载体,力争突出创新性、参与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通过整合资源、统一协调,扩大活动范围,拓展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效果,努力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

7. 完善修订学生群众体育活动积分办法,优化各学院体育工作考评奖励制度,调动基层学院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推动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

8.策划组织上半年的体育文化节活动,创新管理运作模式,精心设计策划体育嘉年华活动,努力将其办成师生参与并向往的体育盛会,成为学校的重要活动之一。下半年指导各学院或院际开展田径运动会,组织选拔和训练,为明年学校运动会成绩提升打下人才基础。

9. 以专业化为追求,加强竞赛组织和裁判队伍培养。继续加强对学生竞赛活动组织者和学生群体积极分子的裁判知识的培训,积极鼓励学生承担赛事的组织工作和裁判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加强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支持校园足球、棒球运动开展。

10.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为契机,发挥高水平体育在全校体育精神引领中的桥头堡作用,大力支持校园足球俱乐部、棒垒球社发展,继续做好校园足球友谊赛、慢投垒球比赛的组织、培训、推广工作。

11.积极探索高水平队伍的培养建设模式,加强高水平队伍师资力量建设。配合招办完成2015年高水平招生工作,棒球队施行新的训练模式,日常训练回归校园,加强场地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招生、教学、训练、比赛等日常工作。做好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离校工作。

12.强化训练,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参加棒球和女足全国大学生高水平赛事,为校争光。棒球队赛前一月到无锡基地集训,努力争取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足球队继续新一轮与各学院男足的比赛外,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以赛带练,选择参加有重大影响的省级、国家级比赛,争取更多机会磨练队伍、提升成绩、扩大影响。

13.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文素养,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开设人文素质讲堂,在礼仪、社交、心理、就业等方面加强训练和培养。

(五)努力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成绩,健全体育俱乐部组织与管理。

14.进一步总结省运会经验教训,根据学校特色和现有条件,积极承办或选择性组队参加国家和省级体育赛事,并力争在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扩大学校在全国高校体育运动中的影响力。

15.制定和完善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加强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俱乐部的指导工作,将校队融入体育俱乐部,做到规范日常训练,强化赛前训练,努力提升学校体育运动成绩。

(六)加强体育部内部管理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16.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实施《体育课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实施细则》、《体育部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实施办法》和《体育部校内工作津贴分档实施办法》。以制度建设为引领,加强体育部内部管理。

17.落实民主生活会整改要求,加强体育部干部队伍建设和骨干培养,进一步提高班子的专业化水平,调动体育教师参与内部事务的积极性,倡导青年教师积极贡献,公开招聘主任助理,协助完成教学、体质监测、群体等相关工作。

18.加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鼓励教师交流学习、提升能力水平;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保障教师各项权益;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力倡导“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珍惜荣誉、团结互助”体育新风尚。

(七)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扩大地方影响力。

19.积极配合校工会开展工作,更多从专业角度做好各项体育类活动的策划、培训、裁判等方面工作。建立健全教职工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中心。逐步开展教职工体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运动处方,指导教职工科学健身,为教职工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提升做出应有贡献。为教工乒乓球俱乐部和羽毛球俱乐部配备指导教师,支持和促进教工俱乐部建设。

20.进一步加强无锡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拓展无锡市国民体质监测的范围,探索更为有效的素质拓展基地运营模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针对不同健身群体,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全民科学健身素养,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努力在为无锡市地方政府打造全民健身科学化服务方面有所作为。

江南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

二O一五年三月